师生园地读书沙龙

竺辽妍:追求教育的诗与远方

发布时间:2019-12-24 10:37 栏目:读书沙龙 发布单位: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 点击量:6139 【公开】


(一)

10岁的王阳明进入学堂伊始,曾经郑重地问过老师一个问题:我们为什么要读书?老师的回答是:为了将来参加科举考试。王阳明带着一丝疑虑提出了他的观点:不对,应该是做圣贤。老师的功利给了王阳明一个浅近的目标,而王阳明自己为自己确立了一个远方。

读罢王阳明,掩卷而思,而如今,我也为人师,作为一名教师,应该给予学生什么?是功利,还是远方?从大学毕业,一直就职于寄宿制学校,学生与我们相处的时间远远大于和自己父母相处的时间,而高中三年又是决定学生人生观、价值观最为重要的三年,我们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都会成为决定他们人生高度的坐标。可以说,作为一名教师,我的眼界决定了学生的眼界是否广阔,目标是否长远,我的人格是否高尚,心胸是否宽宏更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与心胸。如果我们站得高,自然会给学生一个崇高的平台;如果我们看得远,自然会给学生一个远方的远方。

《资治通鉴·后汉纪》称“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”,其注解云:“经师,谓专门名家,教授有师法者;人师,谓谨身修行,足以范俗者。”“范俗”,即为世俗社会做一个榜样,在中国历史上,孔子践行仁,孟子践行义,这样的目标这样的远方,才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该有的情怀。

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,作为一名教师,我的人生需要大格局。王阳明说,心即理也,天下又有心外之事、心外之理乎?教育,其实就是带人心,一名教师的内在格局,便是学生的内在格局。

(二)

有个故事,说王阳明的一个门生在某夜抓到一个贼。阳明先生讲了一大通良知的道理,却遭到贼的耻笑,说:“那你告诉我,我的良知在哪里”。

当时天气闷热,阳明先生灵机一动,建议贼脱去外衣。贼还算顺从,一件件地脱,直至脱的只剩内裤,再也不肯脱了。先生问贼为何不再脱,贼面露害羞之色,阳明先生大喊一声:“这,就是你的良知!”

王阳明曾曰:“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”每个人内心都有善根,而作为一名教育者,教育之“育”就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“善根”,使人性向善,唤醒人们的良知。

教育是阳光的事业,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唤醒,而所谓的唤醒,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,学校也不仅仅是师生学习知识、获得晋升的阶梯,更应该是师生共同生活的“精神的家园”。在我看来,教育的唤醒,便是教育学生应该具备羞恶之心、恻隐之心、是非之心、敬畏之心。这也是我心目中的诗心的教育,我认为只有富有诗意的教育,才能培育出拥有“诗心”与“爱心”的下一代,才能够创造出教育的诗意。人性本善,人性也本恶,而作为教育者的目的就是使人的灵魂得到锻炼,唤醒人的善,改变人的恶,引导学生克服兽性,转向天使。

《左传》中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,即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,后代学者认为人的一生做到这“三立”,人生就会“不朽”,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追求的不正是如此吗?

正如泰戈尔所说,“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。”也正如王阳明认为的,良知既是人性,也有神性。天地虽大,但只要一念向善,心存良知,即使凡夫俗子,皆可为圣贤。

   

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,我一直教育的道路上,和自己的教育理想不离不弃,而我更愿看到我的教育路上有春暖花开,有桃李芬芳,有诗意,也有远方。

 


评论

还能输入140

用户评论

Copyright© 2024 www.unncahs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
技术运营支持: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:4001801818
学校地址: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市高新区扬帆路1188号    联系电话:0574-87916116     联系邮箱:office@unncahs.net